268872开元棋官方网站:传承经典 涵养师德——268872开元棋官方网站组织新任教师进行传统文化研修活动
发布日期:2021-10-18 信息来源:
为进一步加强268872开元棋官方网站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提升新任教师传统文化素养,10月17日,268872开元棋官方网站组织部分干部、新任教师赴海淀区敬德书院进行师德及传统文化课程的研修和培训。
敬德书院以“进德为本,诚敬致用”为院训,秉承中华文化精髓,兼容古今治学之道,肩负人文教育使命,培育立身行道之人。作为人民教师,学习传统文化,培养高尚师德是应有之义。
走进古朴幽静的敬德书院,来到的第一个地方是“笠僧堂”,是三位将军为国兴教,捐资助学而修建。高峰老师在介绍了“笠僧堂”的历史,提出中国文化传承中重要的“敬天法祖”理念,感受为“师”的深刻内涵和责任后,随后带领大家学习“礼敬先师”的仪式流程并进行了庄严肃穆的礼敬圣贤孔子的仪式。通过此项纪念活动,引导老师们做到“不忘本来,面向未来”,传承中华文化的优秀理念,不愧于中华民族的未来。
在专家讲座环节,书院特别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韩星教授为老师们带来“经典传与研读——新时代教师的责任与担当”的主题讲座,讲座从经典传承的断裂与重塑讲起,具体分析了中华文化经典的传承发展历史,明确了新时代经典传承的重大意义:重建文化自信,重建中国文化主体性。以儒家经典为根本的中国传统文化与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源”和“流”的关系,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在“继往”的前提下“开来”,在新时代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那么,立德树人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根本任务,我们在校教师更有重续经典传承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引导学生追求理想人格,努力做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境界。韩老师还针对此次268872开元棋官方网站新入职教师较多的特点,还专门对老师们进行了“研读经典的态度与方法”的指导,强调老师们要“怀恭敬之心,有平心静气”,抱着对圣贤的敬意,对天道的敬畏;依据历代注疏,研读义理,不能只是“入乎耳,出乎口”,而是应该读到心里,提倡“转化性的创造”,修身做人。韩教授以《大学》《论语》为例,给老师们细致地讲解如何读懂两部书的核心思想。并且提出我们要把经典与社会现实联系,躬行践履。
下午,达思潮老师介绍了书院历史与建立书院的目的意义,课程构建(读经,会讲,研修,研学,游学)等内容。
老师们还有幸进行“古琴”“茶道”“书法”“读经”的课程体验活动,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粹与老师们的学习实践结合起来,“在读经诵典中接受古圣先贤的训导,在泼墨挥毫中体验儒学文化的精髓,在听琴赏曲中领悟人生玄妙,在品茶论道中倾听内心的呼唤”。
此次研修体验活动,让老师们在实际学习与实践中,体验中华文化之优美久远与博大精深,涵养自己的仁爱之心与文化底蕴,不由自主地生发出深刻强烈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豪感,激励老师们更好地践行新时代教师的责任与使命担当。
(撰稿:陈静)
【研修感悟】
@马小媛:
经典传与研读——新时代教师的责任与担当
——新任教师敬德书院传统文化研修活动有感
10月17日,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新任教师培训系列之——赴海淀区敬德书院进行师德及传统文化课程的研修课程的学习。在培训中,韩星教授讲到,研读经典,须怀恭敬之心,平心静气。敬德书院位处西山脚下的静德书院,古味盎然,颇有远离尘世之韵。入笠僧堂,古曲涓涓。浩然之境,令人心向往之。而以古礼敬拜先师夫子,心中念诵张载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难言感动!
——前言
儒家经典是中华民族宝贵的传统文化资源,更是优质的传统教育资源。回想个人的读书学习经历,经典国学和传统文化对我的影响极深,圣贤的智慧、风骨、胸怀根植于我的内心深处,内化成为我为人处世的准则,在人生很多关键时刻给予我选择和坚守的力量。
而作为一名教师,今日敬德书院的学习际遇,也让我再次反思“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的问题。
习总书记在考察清华大学时讲话强调:“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教师行为示范,不可不修身。所谓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君子亦有六德:仁、义、礼、智、信、忠。唯有修身,才能为齐家、治国、平天下打下基础。君子之德,和传世经典一样,不会过时。在新时代,君子之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源和流的关系,新时代的教师该秉持君子之德、君子操守。
教师行为示范,不可不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谓齐家、治国、平天下,不是结果,而是一个“虽不能之,心向往之”的过程,一个没有家国情怀的教师不可谓之“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要传道,更要传大道。在新时代,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师,更要牢记为谁育才。党和国家真正要的人才,才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立足脚下,“双减”是时代的震荡,更是对一线教师的灵魂叩问。反思自身,有没有做到“有教无类”?有没有做到“因材施教”?李希贵校长曾经不无浪漫地写道:“那棵树与这棵树并不一样,有的需要在天空挺拔,有的则需要在河边茁壮;有的习惯于云山雾罩,有的却渴望阳光普照。经营森林的大自然无法关照千姿百态的树种,于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就有了黄山险峻的松涛和长白山白桦林的色调。”回想,这些年我经历过的那些稚嫩的面孔,都或多或少地闪烁着个性的亮光,而在我们教育者的心里,早已确定了一个理所当然的主张,几年之后,我们希望把他们变成一样的孩子,让他们全都变成“好学生”。每当我想到自己可能在殚精竭虑让他们走在同一条通往这种标准的大道上之时,我就无比忐忑愧怍,为教育的自以为是,为忘在脑后的教育使命。
修君子之德,立君子之志。道虽远,但心向往之,必有回响。自勉!
@张珊:
进德修业,臻于至善——敬德书院研修感悟
10月17日,我们来到了位于紧邻鹫峰南麓的敬德书院,这是一座古朴静谧的院落,前后两进的院落,规整精致而又独具特色,在踏入书院就已经感受到了浓郁、厚重的文化氛围。正所谓“择胜地,立精舍,以为群居读书之处”,将书院建立在风景秀美之地,可以暂且躲避世俗万物的纷扰,敬德书院是一处难得的可以静心专心研学、治学的场所。
稍作调整后,我们在书院的讲堂—笠僧堂开启了今日的研学,此讲堂是在民国时期建造而成,整个讲堂呈现安逸、文雅之态。
1.秉承中华文化精髓
高峰老师带来今日首个主题讲座《以温情和敬意致敬中华文化》。高老师讲述了敬德书院的历史文化、办学文化。敬德书院以“进德为本,诚敬致用”为院训,继承传统书院“育人重品德、课程重思辨、学习重讨论、教授重义理、学术重并蓄”的治学思想。敬德书院的办院宗旨是:秉承中华文化精髓,兼容古今治学之道,肩负人文教育使命,培育立身行道之人。敬德书院是为老师进行传统文化研学的教育场所,主要是以传承和传播儒家文化为核心,守心灵一方平静,悟师道千古儒风。而后,高老师谈到了中华文化,中华教育文化源自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老师应把中华文化传播作为己任,我们肩负着这样的历史、文化使命。高老师解读了《论语》的“密码”在于“学”而非“教”,这使我感慨良多,作为一个单纯的“教书匠”也许是容易的,而如何启发学生自主地“学”,是一个值得琢磨的问题。
2.礼敬先贤,心智合一
随后,我们从笠僧堂移步到至圣堂,向先贤致以最高礼敬、向中华文化致以崇高敬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久弥新,中华文化中蕴含的智慧、精神、力量。驻足礼敬,敬畏心、责任心油然而生。
3.新时代教师的责任与担当
中国人民大学韩星教授带来主题讲座《经典传承与研读——新时代教师的责任与担当》,深入浅出地讲授了研读经典的态度:恭敬之心、平心静气,同时在研读时应注意与社会现实联系,通过经典的价值理念分析判断社会上各种事件的是非善恶美丑,通过经典的思想智慧应对社会各种问题、疑难、困惑,要有所坚守,有所选择,有所追求。
4.体味读经,进德修业
下午,我来到读经体验课程。“经典”对于本国和世界文化具有永恒的价值。在老师逐字逐句解读下,我们感悟了经典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
研修完满结束,感谢学校给予这样一个机会,与敬德书院的初见受益匪浅。这一天给予了我诸多今后在教育教学上的启迪,以及对于人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反思与感悟。谨记、践行敬德书院院训:进德为本,诚敬致用。作为一名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老师,更是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不忘教育初心,用心、用情、用智做教育。